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部门 > 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 专题专栏 > 漫话北海

【方志特刊】乾江古地知多少

2019-07-24 10:03     来源:北海市人民政府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珠城西南,海门通道于斯。 

乾江古港,海上丝路始发。 

    纳南流江千里波声,聚北部湾万顷涛语。请随方志君去一探乾江的传奇故事。 

在合浦县廉州镇之南,存在着一个安静的小村落。今日这般的安静,很容易让人不经意间就忘掉了它百年的历史和昔日的繁华。 

乾江,不该被我们忘却。 

相传,乾江的名称是以最早定居于此地的三兄弟(乾体、乾德、乾江)之中一人的名字命名的,曾用乾体街,后改用乾江。《合浦县志》载:“乾体(今乾江,笔者注)海口,是廉州门户,扼江海之交,秦汉至明朝,此港是中国对外交通贸易要地”。古时,由于乾江邻南流江,又相邻廉州湾,很快成为商品货物的集散地,乾江圩也由此而来(“圩”即集市)。 

  

 

今日的乾江村口 

  

明清时期,乾江圩已经形成了百货行、木材行、肥料行、海鲜行、农副产品行等商品品种众多,商品交易繁荣的局面。与其他地方农历初一或十五才有圩日不同,乾江每日早上八时成圩,下午二时散圩。繁华的商业局面以及丰富的商品种类,常常吸引周边村镇的村民来此“趁圩”(即赶集),有的甚至直接在此经商。青砖路间那被一辆辆独轮车碾压而成的凹槽安静地诉说着当时人声鼎沸的繁忙街景。 

  

 

乾江古圩的青石路(图片源自网络) 

  

除了车辙印,见证乾江繁忙街景的,还有留存至今的古建筑。青砖灰瓦的外墙,立面斑驳的木门尽管昔日繁华散去,古楼依旧连绵矗立。不少中西结合的古楼建筑,见证了近代北海开埠以来文化的发展与变迁。由于气候的原因,冬暖夏凉的青砖房,成为乾江居民的首选。又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利用传统材料建设的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成为乾江古建筑的一大特点。 

  

 

 

旧房子的铺窗趸 

  

与古时繁忙的商业相映成辉的,是乾江民众注重教育,崇尚文化的民风。在乾江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最引以为豪的,当属乾江中学的前身——乾体学堂的成立。乾体学堂成立于1901年,是一所中西兼的近代学堂,其比廉州中学成立还要早5年。乾江兴办了合浦第一家女子学校,培养了合浦第一个留学生,率先在合浦引进汉语拼音教学。乾江出过4名进士,100多名科举生员,200多名教授专家,5名县长,3名将军,以及众多的名医、名士。可谓是学风浓厚,人文荟萃。 

 

乾江古镇上一处民居的对联 

  

如今的乾江,早已褪去往昔的繁华,将岁月的风尘转化成墙体上的斑痕,石径边的苔藓,木门里的虫洞。静谧的村落中,时间似乎已经停滞,时间却也未曾驻留。 

放慢都市里的匆匆脚步,在乾江的烟雨中,用脚去丈量青阶的长度,用心去感受乾江的深度,哪怕只有一盏茶的时间,也仿佛在被拉长到近乎静止的时间中,沉淀了浮躁的心。 

乾江,甚好。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