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部门 >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政策法规

《北海市船舶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 年)》政策解读

2023-10-26 12:06     来源: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一、关于《规划》的背景

根据《北海市船舶修造、拆解行业集中清理整顿行动方案》,为规范行业发展,理清今后北海市船舶工业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合理布局产业,打造集约化、特色化、生态化的新型船舶工业基地,以及适应国际国内船舶工业形势的变化和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对船舶行业准入门槛提高的要求,编制《北海市船舶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根据《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关于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船舶修造企业行业管理的通知》(桂工信机械〔2021〕22号)、《北海港总体规划(2035年)规划报告》、《北海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编制,主要阐述2021-2030年期间全市船舶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发展重点、产业布局、保障举措,是指导北海市船舶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二、关于《规划》的总体考虑

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规范管理高质量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链条拓展战略、重点园区集聚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开放融合战略。

总体思路: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加强海陆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整合,吸引临港优势产业。围绕一条主线:把北海打造成为新发展格局下引领广西船舶与海洋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聚焦两个结合:形成产业生态和自然生态有机结合的企业运营双生态发展环境。狠抓三个着力点:以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北海市船舶工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为着力点,推广先进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体系完备、环保节能新型船舶工业体系;明确四大发展重点:优化船舶造修产业、拓展高端船舶配套业、做大新兴海工制造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完成全市船舶修造行业清理整顿,同时强化招商引资和现有项目落地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初步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到2030年,北海市船舶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智能绿色的新型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全产业链配套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适应船舶工业发展需要、辐射北部湾乃至华南地区的船舶修造及配套产业基地,北海市船舶产业的新型工业化基本完成。具体包括:产业规模目标、科技创新目标、人才提升目标、安全提升目标、绿色生态目标。

三、关于《规划》发展重点

遵循“修造并举、加大配套、重点突破”思路,推动实现船舶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优化船舶造修产业,包括巩固传统运输船、渔船制造,发展休闲旅游船舶制造,发展绿色智能内河船舶,发展特种作业船舶。

二是拓展高端船舶配套业,积极布局船舶新材料产业,加强重点配套装备供给能力,打造邮轮游艇配套产业。

三是做大新兴海工制造业,打造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布局新概念海工装备。

四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立支持北海船海产业实体发展的金融平台,打造工业软件科技创业园,构建北海船海产业生产性综合服务平台。

四、关于《规划》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在铁山港西岸(雷田及石头埠)建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及相关配套产业基地,有序推进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制造,重点突破新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积极推进铁山港深水航道建设,大力建设发展港口基础设施。

(二)在营盘镇布局小型船舶修造点,主要保障中小型渔船、交通船及运输船的修造需求。

(三)在党江镇布局小型船舶修造点,在符合环保要求和红树林保护的前提下,主要保障合浦县南流江及附近海域中小渔船、运输船修造需求,适当发展海洋游艇快艇装备、渔船用设备及船舶配套建设。

(四)依托北海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船舶电子等海洋仪器设备制造业。促进产业体系化和规模化。逐步转换石步岭港区功能,建设北海国际邮轮母港和邮轮码头客运中心,加快发展邮轮、游艇等产业。

(五)围绕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重点打造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新兴海洋科技船舶产业配套项目,积极谋划建设国际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及再制造产业基地。

五、关于《规划》的保障措施

《规划》从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支持政策落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金融保障服务、推进科技创新服务、提升人才人力水平、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保障产业规划实施的有效措施。

六、关于《规划》的环保措施

《规划》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了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噪音影响、大气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等;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提出了对策措施,包括建设施工期环境保护、基地运营期环境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环境影响评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