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部门 > 北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政策文件

北海市“向海聚才”行动计划

2023-07-20 16:15     来源:北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打造区域性向海经济人才集聚区、面向东盟的海洋科技人才新高地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人名家汇聚地,结合实际,实施北海市“向海聚才”行动计划。

一、计划目标

坚持需求导向、按需引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育力度,进一步提高精准度和科学性,开展系列人才活动,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加快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推动北海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引育急需紧缺人才

聚焦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大力引进教育人才、卫生健康人才、产业人才、国有企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名人名家和乡村产业振兴人才等人才,通过外引内培加快人才集聚,构建同北海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布局。

(一)教育人才。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招聘会,重点引进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有显著成果的名优校长、名优教师,“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部分重点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文化艺术体育方面专业技术突出人员、优秀奥林匹克竞赛教练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或指导教练等特色技能人才。实施北海名师“雁阵工程”,完善培养激励机制,奖励取得突出教学实绩和育人成果的人才,选派优秀人才到全国先进地区实践锻炼或提升学历,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2025年,引进优秀教育人才500名以上,培养名师600名以上

(二)卫生健康人才。市卫生健康委采取到全国重点医学院校和规范化培训基地定点招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举荐推荐人才等多种方式,全职和柔性引进国内知名医学专家等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公立医院院长,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职称及以上的骨干卫生健康人才,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等青年卫生健康人才。提高人才待遇水平,加大人才培育激励力度,遴选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中青年技术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育工作平台,分阶段、分梯度、分类型培育与激励人才。2025年,引育优秀卫生健康人才400名以上。

(三)产业人才。市工信局牵头,充分发挥企业引育人才的主体作用,鼓励引育自治区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科技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对引育人才效果突出、人才集聚效应明显的,认定为“北海引才杰出企业”“北海聚才示范企业”和“北海工匠培育示范单位”。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专项”,给予课题研发资助。支持院校和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给予院校和企业一定培训补贴。

(四)国有企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市委人才办牵头面向重点地区、重点高校举办人才专场招聘会,重点引进国有企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专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宣传思想文体旅游专业技能人才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完善全链条全周期培养机制,分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压担子培养,强化教育培训,加快成长成才。到2025年,引育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00名以上。

(五)名人名家。市旅游文体局牵头成立名人名家服务中心,通过举办高质量论坛、组织名人名家参加疗休养活动等方式,重点引进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国际国内重要奖项(重大赛事)获奖人士、国家级行业协会领导人员、国际国内著名专家、知名人士等各领域名人名家2025年,引进名人名家100名以上。

(六)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市乡村振兴和水库移民工作局牵头,重点引育农业产业带头人、农村经济能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乡贤、农村电商人才五类人才,壮大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建立乡村产业振兴人才信息库,加强常态化联络沟通,充分发挥乡村产业振兴人才作用。对于符合相应条件的人才、项目、技术,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做好跟踪服务。

(七)其他各类人才。紧密围绕我市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出台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引育办法,采取云宣讲、“直播带岗”、专场招聘,举办“向海聚才”系列人才活动等方式,加大力度引育科技人才、金融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气象人才、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人才、工匠等其他符合我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开展系列人才活动

结合各类人才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才活动,建立人才常态化联系机制,为人才搭建最优平台、提供最优服务、打造最优环境,营造全社会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和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一)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面向重点地区、重点高校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通过公开发布招聘信息、召开宣讲会、举办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北海,大力招才引智。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充分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向地方输送人才的积极性,加大人才输送力度。建立北海籍大学生信息库,完善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常态化联系机制,提前定制发放北海人才政策包,积极动员广西籍、北海籍毕业学子投身家乡建设。(牵头单位:市委人才办、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二)在外北海籍人才资智回乡。各行业部门通过举办人才交流论坛、座谈会、联谊会、人才看家乡、学子暑期行等各种形式活动,每年组织在外北海籍名人名家、教育人才、卫生健康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文体人才、企业家、高校学子、乡贤等回北海调研考察,观摩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现场感受北海创业环境和家乡发展魅力,打好“乡情牌”。建立在外北海籍人才信息库,完善日常联系机制,搭建好人才参与家乡建设的平台,积极引导人才支持家乡建设。(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旅游文体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乡村振兴和水库移民工作局)

(三)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北海行。充分发挥毗邻优势,依托“北部湾-深圳”人才飞地,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溢出的人才资源和创新成果。每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北海行活动,邀请大湾区重点领域人才和企业家代表来北海开展交流调研,通过高端人才论坛、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展、科技交流合作等方式搭建科研及人才对接桥梁,大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满足企业科技研发的需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北海经开区管委会、北海高新区管委会、北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管委会、龙港新区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管委会等]

(四)产业人才交流周。每年举办产业人才交流周活动,通过举办重点产业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研讨会、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展、人才项目洽谈会、招商推介会、赴单位或园区精准交流活动等加强产业人才聚集交流、推动项目落地,为我市产业发展进一步提质增量和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北海经开区管委会、北海高新区管委会、北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管委会、龙港新区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管委会等]

(五)名人名家成果展。每年邀请国内文化界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北海,举办名人名家成果展活动。通过举办文学、书法、美术、戏剧、工艺美术、音乐等艺术门类展览,创新开展文学交流、文艺演出、文艺博览会、文艺比赛等系列活动,营造“群贤毕至、名流汇聚”的浓厚氛围,聚集名人名家写北海、画北海、唱北海,讲述北海故事,传播北海声音,进一步推进“文化北海”建设,推动北海文化繁荣发展。(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旅游文体局、市文联、市工信局等)

(六)向海经济人才发展论坛。结合文化北海建设周、科技活动周、北部湾医学论坛等品牌活动和海洋日、教师节等节日活动,针对性开展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系列人才论坛。通过开展圆桌会议、提案展示、自由演讲、线下观摩等汇集行业人才,实现月月有交流、季季有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牵头单位:市委人才办,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七)高层次人才疗休养。建立人才疗休养基地,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依托银滩、涠洲岛、老街、冠头岭、海丝首港等旅游景点设立疗休养分基地,形成北海市疗休养基地地图,根据人才需求制定精品旅游路线或私人订制路线,为市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定制式疗休养服务。(牵头单位:市委人才办,责任单位:市旅游文体局、市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北海旅游集团、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四、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行动计划由市委人才办牵头抓总,相关责任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确保计划有序推进、取得实效。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每月进度通报、每季会议小结、每年述职总结等方式压实责任。

(二)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统筹谋划,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有成效。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运用新闻报道、典型宣传、新媒体推送等形式,在各级媒体积极发布活动开展动态、活动特色亮点,打造我市“向海聚才”人才活动品牌,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经费保障。加大人才工作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人才专项资金,用于本市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选拔和培养,助力出人才、出成果。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人才引进资金安排需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办公会审议研究,特别重大的经费支出按照“一事一议”给予特殊支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