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展现新作为
坚定不移开创北海统计新局面
——北海市统计局2021年度绩效工作亮点展示
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扎实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的第一年。市统计局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构建推动北海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统计体系为主线,进一步深化统计改革创新,强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强化信息化建设,加强统计法治监督,为党委政府精准施策宏观管理、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不断提供了更加扎实有力的统计保障。
一、善谋善为,精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在疫情多点散发、“三缺一高”矛盾突出、能耗“双控”加压等不利因素叠加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艰难前行。我局始终坚持以高质量统计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履职尽责,主动担当,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奋战一季度、攻坚二季度、拼搏三季度、冲刺四季度”的各项决策部署,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逆势上行。
(一)在监测预警上强化“统计担当”。统筹近30个主要经济部门开展常态化的经济运行调度,每月围绕GDP 、工业、投资、贸易、服务业等专业开展动态监测逾百次,第一时间将指标的上报进度、反馈结果、排位情况等重要信息推送到微信工作群中,形成了“日日有通报、周周有预警、旬旬有调度”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已累计推送各类指标监测预警信息近400条,充分发挥好经济运行“桥头堡”的作用。
(二)在建言献策中展示“统计智慧”。每月定期召开“统计智库”研讨会,围绕经济发展的潜力点、稳增长的压力点、数据质量的风险点、应统尽统的空白点等重点焦点问题集思广益、群商共议,年内已累计向市委市政府、上级统计部门报送各类统计分析200余篇,为全市各类经济运行分析会起草领导发言材料及参考资料近百篇。其中,针对工业振兴、能耗“双控”、民宿业上规入统等新热点新问题的《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材料汇编》、《2021年北海市民宿入统工作的研究分析》等材料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和肯定,为党政领导精准决策施策贡献了统计智慧。
(三)在咨询服务中展现“统计特色”。及时推进“七人普”数据开发共享,在北海日报、市政府门户网等多个渠道上对“七人普”数据进行发布解读;充分利用高校学术资源,与广西社会调查研究会联合开展题为《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的北海城镇化发展新趋势研究》的人普课题研究;对全市及各县区十年间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数据进行修订,保障普查成果及时服务党委政府宏观决策。紧跟高质量发展要求和领导需求不断改版完善《统计快讯》、《统计月报》、《统计公报》《统计年鉴》《北海要情手册》等各类统计产品,年内共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群体提供各类统计印刷资料三千余册,答复统计数据咨询四千余次,守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的“责任田”。
(四)在培优培新上铸牢“统计保障”。出台“一套表”调查单位入退库系列制度文件,修订完善“四上”企业入库手册,联合工信、发改、商务、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对全市超过2万个市场主体进行了信息的维护更新,定期梳理“准四上”企业名单发至各县区(园区)、各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实施定向培育和重点督导,严格遵循“不重不漏”、“达标必统”、“临规必促”的原则深入推进我市上规入统各项工作。截至11月,共助推89家企业在月度实现达规入统。
二、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向纵深发展
以统计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统计法治宣传教育,完善防惩统计造假机制体制,深化统计监督效能,全面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向纵深发展。
1.统计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市57个相关部门将统计重要文件及法律法规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并均开展了一次学习;联合市委宣传部开展了一次全市统计普法宣传周活动;联合市纪委监委机关,组织全市27个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开展了一次统计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推动市委组织部继续将统计法律法规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网络学院学习的必修课;持续推行“讲业务必讲法制”活动,年内共开展工业、投资领域、贸易与服务业、劳动工资等统计业务暨普法培训会议20余次,共计培训近2000人次;利用政府门户网、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多类媒体传播形式拓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渠道和覆盖面。
2.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均已建立完善防惩统计造假责任制。推动市委组织部将领导干部统计违纪违法行为纳入日常监督重点内容并列入《北海市干部监督信息沟通办法》。推动市纪委监委联合印发《北海市处理统计违纪违法案件工作流程(试行)》,落实纪检监察机关、统计部门开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问题线索移送移交程序。
3.统计执法监督效能进一步深化。对2017年以来制发的有违统计法精神的文件和做法进行全面梳理,将1份涉嫌影响统计工作独立性的文件进行了废止;配合自治区对我市80家企业进行统计执法检查;严格按照《2021年度统计执法“双随机”抽查工作方案》,对我市10家企业开展“双随机”抽查。
4.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分级分批组织全市统计人员学习《广西统计调查对象数据采集流程规范》,规范源头数据采集流程;对工业、服务业、贸易业、重点能耗企业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重点领域开展定期数据核查,全年实地走访核查企业(项目)1200多家;认真核实反馈上级查询情况,做到有错必纠、无错释疑,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
三、稳扎稳打,不断推进统计改革行稳致远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扎实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今年以来,我局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探索推进重点领域统计制度改革,在全区率先启动政府大数据统计业务应用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协统员和首席统计员等各项制度落地见效,迈好了统计现代化改革新征程的第一步。
1.统计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今年1月,我局推动市政府下发《北海市提升基层统计队伍能力加快现代化基层统计调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今年内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统计基层基础力量明显改善。县级统计机构力量得到有效充实,完成第一批协统员的招录和第二批协统员的笔试工作,为一县三区统计局增加37名协统员,极大缓解了基层统计机构人员紧缺的困境。乡镇(街道)统计能力有效加强,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已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全面建立统计AB岗制度。村级统计人员经费得到进一步保障,全市29个乡镇(街道)的全部村(居)已落实村级协统员每月200-300元补助经费。基层统计人员荣誉感得到有效提高,建立首席统计师(员)制度,已完成市本级首批8名首席统计师、县区一级11名首席统计员的评聘工作。统计基层规范化建设成果持续巩固,制定印发《进一步巩固和推进新时代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2021年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督导计划》,召开相关工作推进会议3次,完成了对一县三区的全覆盖指导,对规范化建设四个层面的单位实地开展“回头看”工作并进行了现场打分。
2.统计网格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进。联合市委政法委印发《北海市基层统计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8月起,在总结去年网格化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基层统计网格化管理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构建村级统计工作网格化管理新机制,采用手机等电子移动终端采集报送村级统计数据,实现数据即报即审,全面提升统计工作运作效率、村级统计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截止至11月底,已完成4209家基本单位和3312份农村统计报表采集。
3.统计信息化建设再上台阶。立足实现统计信息化、现代化目标,先后投资近310万元开发北海市政府大数据统计业务应用平台、北海市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北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平台三大平台。目前,北海市建设政府大数据统计业务应用平台已正式上线试运行,初步建成全区首个集经济运行及时上报、动态监测、实时调度、精确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平台;北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平台已经正式投入使用,为市县乡三级统计系统工作人员深度开发利用七人普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撑;北海市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初步完成建设进入系统测试阶段,“综合宏观经济地图”“单位微观经济地图”等一批功能强大的统计技术应用场景即将构建完成。
4.重点领域统计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扎实开展资质外建筑业样本企业统计和知识产权统计工作。积极推进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派生产业增加值核算工作,目前已完成2018、2019年度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并探索开展了三新经济统计领域核算。加强中长期规划,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统计体系为核心内容,初步完成《北海市“十四五”时期统计改革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四、聚焦发展,以全面从严治党力促统计队伍素能提升
坚持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创建“党建+数库+智库”党建品牌,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万名党员办实事、党员干部政治体检、廉政家访、党员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党员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决心,全面从严治党坚定推进。今年以来,总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3次,出动志愿队员近350余人次。我局的“三无小区”、物业小区改造工作率先实现“双达标”,被市创城办通报表扬4次,上红榜2次。今年我局被评为“广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局党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核算综合科被评为“共产党员先锋岗”,1人荣获“北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人荣获“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人荣获“广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称号,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