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000环大关!北海这个项目新进展→
2025-04-07 10:25
来源: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在铁山港(临海)工业区蔚蓝海面之下,“国之重器”——“龙腾号”盾构机正以毫米级精度潜行掘进。3月31日,国内超长穿海盾构隧道——广西深海管网项目盾构段掘进突破1000环大关,占盾构区间近三分之一长,标志着项目施工取得阶段性进展。这项“潜海”工程在攻克复杂海域施工难题的同时,成功守护了地表57公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实现了临港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的“双向奔赴”。
项目建设现场。曹彩娥 供图
广西深海管网项目盾构区间全长5.003公里,隧道管片总量3136环,下穿海域约3.3公里,是全国超长穿海盾构隧道管网项目。施工团队采用的“龙腾号”盾构机是全国首台8米级使用整体式箱涵的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集机械、电气、液压、信息、传感、光学等尖端技术于一体,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重大技术装备。在穿越红树林敏感区域时,不仅攻克了复杂海域施工难题,还通过多项创新技术实现了对沿线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主动保护。据广西深海管网项目生产经理李平介绍:“通过实时动态调控泥水仓压力,配合同步注浆技术,将地层扰动控制在毫米级,较传统工法沉降量降低超80%。同时,全封闭式泥浆循环系统实现施工零外泄,避免了对红树林根系环境的化学污染。”
据悉,该项目团队对盾构机进行了针对性改造,采用智能泥浆处理系统,实行盾构渣土无害化处理,实现泥浆“零排放”。该技术未来可推广至同类滨海工程,单公里施工碳排放较传统海底明挖法减少60%。
目前,该项目团队正抢抓二季度施工黄金期,全力推进剩余隧道掘进。项目建成后,将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玉林龙潭产业园区等150余家企业解决污水处理达标后的排放难题,助力打造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成型隧道。曹彩娥 供图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广西深海管网项目值班工程师俸树梁表示,该项“潜行”海底的智慧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在产业与生态间找到了平衡点,既解决了临港工业区日均10万吨污水处理难题,又守住了57公顷红树林湿地生态红线,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