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社会事务局,涠洲教育管理中心,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市直各市场监督管理单位,市直各学校: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深入开展,根据《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北政办〔2018〕22号)及《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北政办〔2018〕55号)精神,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重点,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更好地组织实施“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专项行动,2020-2025年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三减三健”专项行动,请各单位按照附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技术要求,积极组织并认真开展相应行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行动开展时间
每年4~10月。
二、责任单位及职责分工
(一)县区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涠管委社会事务局、涠洲教育管理中心
1.县区卫生健康局、涠管委社会事务局负责协调当地宣传、媒体部门开展“三减三健”宣传活动,传播“三减三健”核心信息。负责协调当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附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相关活动。督促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职责要求认真完成“三减三健”活动任务。
2.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减盐、减油、减糖行动,鼓励学校周边商铺减少销售高糖零食和含糖饮料。督促各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按照职责要求认真完成“三减”活动任务。
3.县区教育局、涠洲教育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学校开展“三减三健”与慢性病防控相关知识内容宣传活动。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学校开展健康学校创建,并加强管理。督促各中小学校按照职责要求认真完成“三减三健”宣传活动任务。
(二)市县疾控中心、市学校卫生保健所、市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负责专项行动工作的具体组织、培训指导、媒体宣传、宣传资料提供、资料收集和汇总上报。
(三)医疗卫生单位
1.基层医疗卫生单位
(1)每年在辖区各选择一所不同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三减三健”知识讲座(培训),对两所学校(幼儿园)全体老师、食堂厨师及其工作人员进行“三减三健”知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知识讲座(培训),使之掌握“三减三健”相关核心知识,通过老师向学生进行传授,并通过小手牵大手,提高学生和家长“三减三健”预防慢性病的意识及能力。
(2)每年在辖区选择一个不同的村(居)委会组织开展“三减三健”知识和技巧讲座,讲座对象为辖区居民。
(3)向社区居民发放“三减三健”宣传资料,在(居)村委会大厅、公共场所、餐厅、政府、学校、本单位摆放相关宣传材料。
(4)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各主题宣传日(周)活动,广泛开展“三减三健”宣传活动。
(5)动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及志愿者开展此项宣传活动。
(6)负责辖区健康单元的宣传与指导。健康食堂(餐厅)从业人员低盐低油低糖膳食干预知识与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合格率90%以上,且每年开发一款低盐菜品,标示菜品的能量和油盐含量;健康食堂开展油盐使用量登记,监测人均油盐摄入量。健康社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减盐减油减糖相关健康教育、控盐(油)竞赛等活动。
2.县级以上医疗单位
每年出版两期《“三减三健”与预防慢性病》专题板报,并将“三减三健”核心知识作为就诊病人宣传的一个主要内容,在就诊者中进行广泛的宣传。
(四)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
1.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减盐减油减糖行动,鼓励学校周边商铺减少销售高糖零食和含糖饮料。
2.鼓励创建健康餐厅、健康食堂和健康超市。有条件的乡镇(街道)积极引导餐饮单位创建健康餐厅、健康食堂和健康超市,鼓励创建单位按健康餐厅、健康食堂和健康超市标准(详见附件2)要求落实创建工作,并加强创建后的日常管理。
3.配合基层医疗单位对健康食堂(餐厅)从业人员开展低盐低油低糖膳食干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鼓励各健康食堂(餐厅)每年开发一款低盐菜品,标示菜品的能量和油盐含量,鼓励健康食堂开展油盐使用量登记,监测人均油盐摄入量。
4.配合基层医疗单位向食品生产经营(食堂)人员宣传减盐减油减糖与预防慢性病的知识。
(五)学校
积极开展健康学校创建。每年开展多种形式的“三减三健”主题宣传活动,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的意识和习惯。鼓励托幼机构针对家长开展“三减三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及预防慢性病等知识讲座。
三、资料收集及上报
每年11 月10日前各县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执法支队,园区分局、涠洲岛旅游区分局将辖区内开展的专项行动工作总结、图片等材料以电子版的形式报市食品餐饮安全监督科邮箱(bhsyj_cjk@163.com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将本辖区、本学校开展的专项行动工作总结、图片等材料以电子版的形式报市学校卫生保健所邮箱(bhbjs@163.com)。11月15日前各医疗卫生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责任科室和市学校卫生保健所要将开展的专项行动工作总结、图片等材料以电子版的形式报市疾控中心慢病科邮箱(bhmbdbk@126.com),各县区卫生健康局还需汇总辖区情况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网站(www.chinacdc.cn/jiankang121)上进行填报。
市疾控中心于每年12月30日前将全市总结、图片等材料以电子版的形式同时报市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邱 阳,0779-3966101
市 教 育 局:叶植秀,0779-3200591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玲、莫玲,0779-3906282
联系邮箱: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bhwsjbk@126.com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bhsyj_cjk@163.com
市 教 育 局 bhbjs@163.com
附件:1.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健康餐厅、健康食堂、健康超市和健康学校创建标准(国家标准)
附件1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第一部分 “减盐”行动
一、重点人群
餐饮从业人员、中小学生、家庭主厨。
二、实施场所和参与人员
场所:餐饮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功能社区、生活社区、中小学校。
参与人员:工会、中小学教师、社区医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等。
三、活动内容
(一)“盐与健康”宣传活动
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类传播媒介和公共场所,宣传普及低盐膳食与慢性病防治知识。结合高血压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以“盐与健康”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强化公众减盐防控慢性病意识。每县区每年开展至少一次低盐膳食与慢性病防治健康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开展相关主题媒体报道至少一次。
(二)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减盐活动
1.鼓励餐饮单位开展减盐行动,协助开展盐与健康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减盐知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宣传,增强从业人员低盐膳食意识,提高厨师烹饪的减盐技巧,主动落实减盐措施。配合当地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健康食堂、健康餐厅从业人员低盐膳食干预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提供低盐菜品,标示盐含量
鼓励餐饮企业开发和提供低(减)盐菜品。健康餐厅每年开发一款低盐菜品(盐用量较正常菜品至少降低10%),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健康菜谱,提供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低盐食谱,引导消费者选择健康菜品。实施菜品标准化,标示主要菜品的能量和盐含量。
有条件的地区可联合烹饪协会,针对当地含盐量较高的小吃,开展干预措施,减少食盐用量。可组织餐饮单位厨师低盐菜品烹饪比赛,提高餐饮单位的积极性。
3.对消费者宣传减盐知识
印制低盐膳食宣传册(或提示牌),摆放在大堂、餐厅、餐桌、客房等显要位置,引导消费者低盐膳食。有条件的餐饮单位设置简易健康小屋(身高体重秤、血压计),让消费者及时了解自身体质状况,以达到减盐降压的目的。
4.监测用盐量
健康食堂开展盐使用量登记,记录每餐的就餐人数,监测人均盐摄入量。
(三)中小学校减盐活动
1.开展“盐与健康”主题宣传活动
在中小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盐与健康”主题活动,培养儿童青少年低盐饮食的意识和习惯。鼓励托幼机构针对家长开展低盐与合理膳食等知识讲座。健康学校每年开展至少一次“盐与健康”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将“减盐”信息带回家,带动家庭建立良好的“减盐”习惯。
2.学校食堂推行减盐干预措施
对食堂厨师及工作人员进行减盐知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培训,增强厨师减盐防控慢性病的意识以及低盐烹饪的技巧。鼓励开发并提供减盐菜品,标示每种菜品的能量及盐含量,引导师生选择低盐菜品。
(四)基层医疗单位减盐活动
1.开展减盐知识宣传活动
制作盐与健康宣传折页、资料等发放到社区家庭,社区组织开展减盐相关知识讲座等活动。健康社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减盐相关健康教育、控盐竞赛等活动。有条件的社区可因地制宜开展“健康烹饪能手”、“健康厨房”评选等活动。
2.开展家庭主厨烹饪技能培训
面向家庭主厨开展低盐膳食与营养、低盐烹饪技巧等培训。发放并倡导正确使用定量盐勺、限盐罐等控盐支持性工具。
3.动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进社区指导减盐
对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及社区志愿者进行低盐膳食与慢性病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进入社区、家庭宣传指导减盐知识与技能。
4.结合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开展低盐膳食指导
社区医务人员将低盐膳食指导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患者管理及健康教育的内容,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低盐膳食指导工作。
5.充分利用社区周边超市进行减盐宣教与干预
在社区周边超市等食品销售企业开展食品营养标签宣传。鼓励销售低钠盐,并张贴“科学减少食盐量,正确使用调料”的健康小贴士。有条件的地方开设低盐食品展示专柜,并出售定量盐勺、限盐罐等标准化用具,为居民识别、购买低盐食品和限盐工具提供方便。
四、核心信息
(一)高盐饮食的健康危害
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另外,吃盐过多还可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二)食盐推荐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2-3岁幼儿摄入量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65岁以上老年人应不超过5克。
(三)少放盐,正确使用定量盐勺
烹调食品时应少放盐,少放5%-10%并不会影响菜的口味。建议使用定量盐勺控制放盐量。
(四)用其他调味品代替盐
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也可用无盐混合调味料,减少对咸味的关注。
(五)少吃咸菜
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物,或选择低盐榨菜。
(六)少吃高盐包装食品
熟食肉类或午餐肉、香肠和罐头食品(例如咸牛肉、火腿肉、卤蛋、咸蛋、牛肉干、鱼罐头)的钠盐含量很高,所以应选择新鲜的肉类、海鲜和蛋类,不吃或少吃那些添加了食盐的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
(七)逐渐减少钠盐的摄入量
减盐需要一步步来,让您的味蕾感受和适应不同食物的自然风味,您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八)阅读营养成分表
在超市购买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尽可能购买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和罐装食品,和选择标有“低盐”、“少盐”、或“无盐”的食品。
(九)在外出就餐时选择低盐食品
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如有可能,尽量选择低盐菜品。
(十)关注调味品
像酱油、蚝油、豆瓣酱、味精、鸡精、沙拉酱和调料包这类调味品的钠盐含量都很高。选择低钠盐、低盐酱油,减少味精、鸡精、豆瓣酱用量,使用混合调味包时只洒一点点,而不是将整包用完。
(十一)警惕“藏起来”的盐
除了调味品、腌制品、熟肉制品外,还有一些方便食品(如方便面、速冻食品等)和零食(如五香瓜子、话梅、果脯、薯条等)里含有过多的不可见的盐,有些食品甚至尝起来根本不觉得咸。我们要少吃这些藏盐的加工食品。
(十二)增加钾的摄入量
选择含钾的食品,例如蔬菜和水果。蔬菜水果含钠少、含钾高,建议每餐都有新鲜的蔬菜或水果。这样有助于降低血压。其它含钾的食品还包括酸奶、蛤蜊、比目鱼、橙汁和牛奶等。
第二部分“减油”行动
一、重点人群
餐饮从业人员、中小学生、家庭主厨。
二、实施场所和参与人员
场所:餐饮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功能社区、生活社区、中小学校。
参与人员:工会、中小学教师、社区医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等。
三、活动内容
(一)“油脂与健康”宣传活动
通过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普及高脂肪膳食的危害及其相关慢性病防治知识。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等相关活动日,以“油脂与健康”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强化公众低油低脂饮食防控慢性病意识,包括减少摄入反式脂肪酸以及正确看待胆固醇摄入的观念。每县区每年开展至少一次低油低脂膳食与慢性病防治健康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开展相关主题媒体报道至少一次。
(二)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减油活动
1.鼓励餐饮单位开展减油行动,协助开展油脂与健康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减油知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宣传,增强从业人员低油脂膳食意识,提高厨师烹饪的减油技巧,减少制作油炸食品,增加提供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物,主动落实减油措施。配合当地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健康食堂、健康餐厅从业人员低油膳食干预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提供低油菜品,标示油含量
鼓励餐饮企业开发和提供低(减)油菜品。健康餐厅每年开发一款低油菜品(油用量较正常菜品至少降低10%),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健康菜谱,提供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低油食谱,引导消费者选择健康菜品。实施菜品标准化,标示主要菜品的能量和油盐含量。
有条件的地区可联合烹饪协会,针对当地油炸类小吃,开展干预措施,减少油用量。可组织餐饮单位厨师低油菜品烹饪比赛,提高餐饮单位的积极性。
3.对消费者宣传减盐知识
印制低油低脂膳食宣传册(或提示牌),摆放在大堂、餐厅、餐桌、客房等显要位置,引导消费者低油低脂膳食。有条件的餐饮单位设置简易健康小屋(身高体重秤),让消费者及时了解自身体重和体质指数等情况。
4.监测用油量
健康食堂开展油使用量登记,记录每餐的就餐人数,监测人均油摄入量。
(三)中小学校减盐活动
1.开展“油与健康”主题宣传活动
在中小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油与健康”主题活动,培养儿童青少年低油低脂饮食的意识和习惯。鼓励托幼机构针对家长开展低油低脂与合理膳食等知识讲座。健康学校每年开展至少一次“油与健康”主题宣传活动。鼓励学生将“减油”信息带回家,带动家庭建立良好的“减油”习惯。
2.学校食堂推行减油干预措施
对食堂厨师及工作人员进行减油知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培训,增强厨师减盐防控慢性病的意识以及低油烹饪的技巧。鼓励开发并提供减油菜品,标示每种菜品的能量及油盐含量,引导师生选择低油低脂菜品。
(四)基层医疗单位社区减油活动
1.开展减油知识宣传活动
制作油与健康宣传折页、资料等发放到社区家庭,社区组织开展减油相关知识讲座等活动。健康社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减油相关健康教育、控油竞赛等活动。有条件的社区可因地制宜开展“健康烹饪能手”、“健康厨房”评选等活动。
2.开展家庭主厨烹饪技能培训
面向家庭主厨开展低油低脂膳食与低油烹饪技巧培训。发放并倡导正确使用限量油壶等控油支持性工具。
3.动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进社区指导减油
对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及社区志愿者进行低油低脂膳食与慢性病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进入社区、家庭宣传指导减油知识与技能。
4.结合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开展低油膳食指导
社区医务人员将低油低脂膳食指导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患者管理及健康教育的内容,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低油膳食指导工作。
5.充分利用社区周边超市进行减油宣教与干预
在社区周边超市等食品销售企业开展食品营养标签宣传。鼓励销售低钠盐,并张贴“科学减少食油量,正确使用调料”的健康小贴士。有条件的地方开设低油低脂食品展示专柜,并出售限量油壶等标准化用具,为居民识别、购买低油低脂食品和限油工具提供方便。
四、核心信息
(一)油摄入过多的危害
高脂肪、高胆固醇膳食(包括摄入过多的烹调油和动物脂肪)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长期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疾病。高脂肪膳食也是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油摄入量标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
(三)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烹调方法
烹调食物时尽可能不用烹调油或用很少量烹调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焖、水滑熘、拌、急火快炒等。
(四)用煎代替炸
用煎的方法代替炸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
(五)使用控油壶,减少油摄入
把全家每天应该食用的烹调油倒入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坚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总量。
(六)少吃油炸食品
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并且在外就餐时,少点油炸类菜品。
(七)尽量不用动物性脂肪炒菜做饭
(八)吃多种植物油
不同植物油的营养特点不同,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
(九)不喝菜汤
由于一部分炒菜的油会留在菜汤里,所以不要喝菜汤。
(十)阅读营养成分表
在超市购买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选择含油脂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第三部分 “减糖”行动
一、重点人群
中小学生、儿童。
二、实施场所和参与人员
场所: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餐饮企业、企事业单位。
参与人员: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教师、工会等。
三、活动内容
(一)中小学校/幼儿园减糖活动
1.建设无糖、低糖健康学校
鼓励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在供应早餐、午餐和点心时提供白开水和牛奶,不提供含糖饮料,并且不向学生售卖高糖零食和含糖饮料。
2.开展“拒绝含糖饮料”主题活动
以“减糖”为主题,在中小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号召、鼓励更多的儿童青少年参与“拒绝含糖饮料”行动。健康学校每年应开展至少一次“糖与健康”主题宣传活动。
3.“小手拉大手,全家来减糖”活动
鼓励中小学生将“减糖”信息带回家,带动家庭建立良好的“减糖”习惯。
(二)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餐饮业倡导活动
1.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食堂逐步减少并取消含糖饮料的供应。
2.鼓励学校周边商铺减少销售高糖零食和含糖饮料。
3.鼓励餐饮企业减少含糖饮料的供应,并引导消费者减少含糖饮料的消费。
1.媒体宣传
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各类传播媒介和公共场所宣传活动,普及低糖膳食与龋齿、超重和肥胖等相关疾病防控知识,强调含糖饮料的危害,强化公众的减糖防控疾病意识,营造减糖防控疾病社会氛围。
2.特定节日集中宣传
在5.20学生营养日、全民营养周等主题宣传日,开展“减糖”宣传活动。
(一)添加糖是指什么
添加糖是指包括由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
(二)添加糖的危害
饮食中的糖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添加糖与饮食质量不佳、肥胖和慢性疾病风险有关。摄入添加糖,尤其是通过饮用含糖饮料摄入添加糖会增加总能量摄入,可能会降低其他营养食品的摄入,造成膳食不平衡,导致体重增加,并加剧慢性疾病风险。
(三)添加糖的推荐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四)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果汁饮料、碳酸饮料中含糖多,每100ml含糖饮料中平均含有添加糖7g。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喝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五)减少吃高糖食物的次数
为达到相应的口味,一些食品在加工时也会添加很多糖,如饼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应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频率。
(六)外出就餐时注意减少糖摄入
餐馆里的很多菜品均使用了较多的糖,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拔丝地瓜、甜汤等,因此,外出就餐时,如选择这类菜品应适量。
(七)烹调食物时少放糖
烹调菜肴时应少放糖,或者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以较少味蕾对甜味的关注。
(八)婴幼儿食品无需添加糖
婴幼儿应以喝白开水为主,如喝果汁,请喝鲜榨汁、不要额外添加糖;制作辅食时,也应避免人为添加糖,培养让婴幼儿适应食材的原味,从小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
第四部分 “健康口腔”行动
一、重点人群
学龄儿童(6~12岁小学生)。
学龄前儿童(3~5岁幼儿园儿童)。
老年人。
二、实施场所和参与人员
场所:小学校、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
参与人员:学校卫生老师,保健老师,社区医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健康志愿者、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等。
三、活动内容
(一)“阳光宝贝”幼儿园口腔健康促进活动
通过游艺活动、亲子活动、观看牙齿王国历险记动画片、唱爱牙歌等形式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活动,由经过培训的幼儿园教师或保健老师完成。每学期建议开展1~2次亲子游艺活动。结合规范化口腔健康教育材料,对幼儿园老师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牙齿种类、数目和结构;牙齿的生长和发育;牙齿的替换;牙周组织结构;牙菌斑与牙齿和牙周组织的健康;龋病的病因;六龄牙的保护;平衡膳食;掌握有效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和刷牙次数;含氟牙膏和牙刷的选择;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局部用氟防龋等。
幼儿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与教师培训的内容大致相同,须强调儿童在自理能力未完全形成(儿童的手能够流利地书写阿拉伯数字)前父母帮助刷牙的重要性,尤其是认识到帮助孩子早晚刷牙的重要性。运用家长学校的形式进行,每学期1次。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填写一周爱牙活动卡。
在幼儿园儿童定期体检中增加口腔健康检查,可了解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发现早期的龋损,根据检查结果给出具体的口腔保健建议,早期预防和治疗龋病。所需口腔专业人员2名,助手若干。
结合“六一儿童节”、“全国爱牙日”、“幼儿园开放日”、“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家长会”等机会,为儿童家长和儿童提供口腔健康咨询,促进家长关注儿童的口腔健康,及早发现儿童的口腔问题,尽早就医。
可在家长会后邀请一部分儿童及家长进行“教家长帮助孩子刷牙”的活动,其他家长可现场观摩。由专业人员运用牙齿模型、牙刷模型进行示教,可选择竖刷法、描圆法等方法进行教授,同时可向家长推荐合适的口腔保健用品。然后由母亲在自己的孩子口腔中试刷,母亲站在孩子的后面,孩子面对镜子进行清洁,整个过程由专业人员在一旁进行指导。使家长理解帮孩子刷牙的重要性和具体的方法。
(二)“微笑少年”学校口腔健康促进活动
结合“健康学校”建设,在开展“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区县,利用项目家长会的机会针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口腔健康促进活动。
结合规范化口腔健康教育材以采用集中授课,以多媒体形式讲课的形式,对学校卫生老师或保健老师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牙齿种类、数目和结构;牙齿的生长和发育;牙齿的替换;牙周组织结构;牙菌斑与牙齿和牙周组织的健康;龋病的病因;六龄牙的保护;平衡膳食;掌握有效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和刷牙次数;含氟牙膏和牙刷的选择;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防龋措施等。
学龄儿童的教育采用上口腔保健课,以多媒体形式讲课,配合在牙模上进行具体的指导,观看刷牙视频,阅读爱牙画报、填写一周爱牙活动卡等形式进行,由经过培训的学校卫生老师或保健老师完成。每学期建议开展1-2次口腔保健活动。
在学生定期体检中增加口腔健康检查,可了解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发现早期的龋损,根据检查结果给出具体的口腔保健建议,早期预防和治疗龋病。所需口腔专业人员2名,助手若干。
结合“六一儿童节”、“全国爱牙日”、“学校开放日”、“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家长会”等机会,为儿童家长和儿童提供口腔健康咨询,促进家长关注儿童的口腔健康,发现儿童的口腔问题,尽早就医。
(三)“健康从牙开始”社区口腔健康促进活动
在居民社区,充分利用宣传折页、宣传手册、板报、宣传栏、电子屏等多种宣传阵地进行口腔健康知识传播,将“健康口腔”核心信息传播到每一户家庭。发挥口腔医生、社区医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志愿者等人员的作用,积极主动为社区家庭成员提供口腔卫生行为指导、口腔健康咨询、口腔检查等技术服务。要求每年至少开展1次口腔健康社区活动。鼓励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将口腔健康知识和信息带回家,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鼓励家长和儿童一起填写一周爱牙活动卡。鼓励儿童和家长开展“比一比谁刷的最干净”等活动,鼓励儿童带动家长形成爱牙护齿的家庭氛围。鼓励有条件的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口腔义诊活动,促进老年人及时治疗口腔疾病,保持牙齿功能。
四、宣传核心信息
(一)口腔健康是指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二)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分别刷牙1次。睡前刷牙更重要,养成刷后不再进食的好习惯。
(三)普通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并进行早期治疗。
(四)家长应帮助或监督6岁以下儿童刷牙,帮助其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五)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提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高氟地区除外)
(六)餐后、食用零食、饮用碳酸饮料后,应及时用清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或咀嚼无糖口香糖,可降低龋齿产生的风险。
(七)减少吃糖次数,少喝碳酸饮料。饼干、冰激凌、蛋糕、巧克力等含糖量高或粘度大食物容易引起龋病,应减少这部分食物的摄入频率。
(八)儿童易患龋齿且进展较快,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一周爱牙活动卡 年 第 季度 姓名:
内容记录 |
①早上刷牙 |
②晚上刷牙 |
③含氟牙膏 |
④牙线 |
⑤督助刷牙 |
⑥含糖饮料 |
7含糖食物 |
周 一 |
△ ● ○ |
△ ● ○ |
△ ○ |
△ ○ |
△ ○ |
0 1-2 3-4 5-6 ≥7 |
0 1-2 3-4 5-6 ≥7 |
周 二 |
△ ● ○ |
△ ● ○ |
△ ○ |
△ ○ |
△ ○ |
0 1-2 3-4 5-6 ≥7 |
0 1-2 3-4 5-6 ≥7 |
周 三 |
△ ● ○ |
△ ● ○ |
△ ○ |
△ ○ |
△ ○ |
0 1-2 3-4 5-6 ≥7 |
0 1-2 3-4 5-6 ≥7 |
周 四 |
△ ● ○ |
△ ● ○ |
△ ○ |
△ ○ |
△ ○ |
0 1-2 3-4 5-6 ≥7 |
0 1-2 3-4 5-6 ≥7 |
周 五 |
△ ● ○ |
△ ● ○ |
△ ○ |
△ ○ |
△ ○ |
0 1-2 3-4 5-6 ≥7 |
0 1-2 3-4 5-6 ≥7 |
周 六 |
△ ● ○ |
△ ● ○ |
△ ○ |
△ ○ |
△ ○ |
0 1-2 3-4 5-6 ≥7 |
0 1-2 3-4 5-6 ≥7 |
周 日 |
△ ● ○ |
△ ● ○ |
△ ○ |
△ ○ |
△ ○ |
0 1-2 3-4 5-6 ≥7 |
0 1-2 3-4 5-6 ≥7 |
注: 1、△:未做; ●:做了,未达到2分钟; ○:做了,达到或超过2分钟,在相应选项划√。 | |||||||
2、⑤督助刷牙适用于儿童家长。 |
|
| |||||
3、含糖饮料:主要指的是糖水、果汁(不包括鲜榨果汁)、碳酸饮料等。 |
| ||||||
4、含糖食品:主要指的是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心,糖果、巧克力等甜而粘的碳水化合物。 |
|
第五部分 “健康体重”行动
职业人群。
儿童青少年。
二、实施场所和参与人员
场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功能社区,生活社区。
参与人员:各级工会、社区医务人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
(1)通过行政学院、党校、工会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平台和载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强化健康体重意识。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出台步行或骑车出行的激励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等重点人群在不同行业和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
制定工间操和职工运动会制度,每天至少20分钟组织职工参加工间操活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职工运动会等群体性体育活动,对工间操出勤情况进行考勤,并设定奖励机制。
以部门为单位或自由组建团队,通过手机APP,计步器、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形式组织职工开展健步走或减重比赛活动。推广限盐勺、控油壶、平衡膳食宝塔等健康支持工具的使用,指导平衡膳食与科学健走的技能,为超重肥胖职工提供多途径、个性化健康体重指导与服务。
依托健康学校创建工作,在中小学内开展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活动。开设主题班会、健康教育课,开展板报、演讲、绘画、征文等健康体重主题教育活动,为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提供针对性的体重管理与心理指导。通过家长课堂、小手拉大手等形式,提高家长及家庭成员健康体重意识,积极采取行动维持健康体重,营造促进健康的家庭环境。
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依托健康社区建设工作,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充分发挥社区现有各种健身团体等群众组织,广泛宣传健康体重理念,大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通过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健康体重相关宣传材料、定期开展相关健康讲座,普及健康体重知识,推广适宜的支持性工具。为筛查发现的超重肥胖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与全国性健康主题日相结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群众广泛参与的健康体重宣传活动,如膳食与运动知识竞赛、减盐限油厨艺比赛、减重竞赛、健步走等活动,同时通过多种媒体扩大活动宣传效果。
(一)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低和过高均易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定期测量体重指数(BMI),维持健康体重。
体重指数(BMI):BMI(kg/m2) =体重(kg)/身高2(m2)
18岁及以上成年人
体重指数(BMI)<18.5 为体重过低
18.5≤BMI<24 为体重正常
24≤BMI<28 为超重
BMI≥28 为肥胖
(三)成人健康体重取决于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长期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体重增加;长期消耗能量大于摄入能量,体重减轻。通过合理饮食与科学运动即可保持健康体重。
(四)能量摄入适量,食物多样化,鼓励摄入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为基础的低能量、低脂肪、低糖、低盐并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坚持规律饮食,切忌暴饮暴食。
(五)按照“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适度量力”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
(六)超重肥胖者应长期坚持减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
超重肥胖者制定的减重目标不宜过高,减重速度控制在每周降低体重0.5-1千克,使体重逐渐降低至目标水平。减少能量摄入应以减少脂肪为主,每天膳食中的能量比原来减少约1/3。运动时间应比一般健身长,每天应累计活动30-60分钟以上,每次活动时间最好不少于10分钟。建议做好饮食、身体活动和体重变化的记录,以利于长期坚持。
(七)儿童青少年应从小养成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的习惯。
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还会增加其成年后的肥胖风险。儿童肥胖治疗的方法主要为饮食控制、行为修正和运动指导,饮食控制目的在于降低能量摄入,不宜过度节食。儿童应减少静坐时间,增加体力活动。
(八)老年人运动要量力而行,选择适宜活动。老年人不必过分强调减重,建议每周坚持至少进行3次平衡能力锻炼和预防跌倒能力的活动,适量进行增加肌肉训练,预防少肌症。
(九)提倡安全减重,运动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受伤,充足和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减重。
中青年人群。
老年人群。
场所:生活社区。
参与人员:工会、社区医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健康志愿者、骨质疏松和骨矿盐协会、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等。
制作并发放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宣传海报、折页、视频等宣传材料,结合世界骨质疏松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以“健康骨骼、健康人生”为主题,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平台组织开展社区居民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居民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和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利用现有网站、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媒体平台,开设骨质疏松症预防专题页面,通过互联网普及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各地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骨质疏松症专题健康讲座或义诊活动、制作骨质疏松症健康宣传专栏1期。同时鼓励各地自主开发新型健康教育材料,积极推广“骨质疏松自测”等健康工具,提高健康传播效果。
鼓励各地根据地域特色自主编创健骨运动操,各地行动办可结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工作,组织开展群众性健康长走比赛、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竞赛、健骨运动操比赛、健康饮食大赛、健康骨骼摄影比赛、健康生活方式书法比赛和健康生活方式大使选拔赛等形式,激发群众参与骨质疏松干预活动的主动性,提高群众骨质疏松防治技能。
有条件的市(县、区)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综合性医疗机构建立骨质疏松健康管理基地(门诊),基地需配置超声骨密度仪、宣传橱窗或宣传板、视频播放器等基本的硬件设施,为骨质疏松防控工作提供保障。
基地(门诊)需配置至少1名专兼职医务人员,重点开展骨质疏松咨询、筛查、病人管理、区域技术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并与上级医院签约建立双向沟通机制,每季度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义诊1次,指导基层医生开展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工作。
在骨质疏松健康管理基地的指导下,鼓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参与骨质疏松防治工作,有条件的社区组建1个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和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每个小组10-15人,每个小组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6次。
各省、地市应组建由临床、预防、营养和运动等多专业专家组成的省、市级骨质疏松专家组,积极开展基层医生和慢性病防控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基层综合防控能力。各级行动办负责组织协调开展综合医院内分泌科、骨科和妇产科医护人员、基层医生和慢性病防控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为社区骨质疏松综合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题培训,扩大社区骨质疏松防控队伍。各地可以选拔业务骨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等组建“骨骼健康讲师团”,在社区、乡镇等场所开展骨骼健康宣传演讲活动。各地市每年组织至少1次骨质疏松防治技能培训班,基层医疗机构培训覆盖率达到80%以上,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培训率达到70%以上。
(一)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二)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是骨折,骨折及其引发的多重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三)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 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四)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五)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 维生素D对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六)适量运动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
(七)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预防跌倒十分重要。
(八)不嗜烟。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九)不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
(十)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附件2
健康餐厅、健康食堂、健康超市和健康学校创建标准(国家标准)
一、健康餐厅创建标准
(一)基本内容
1.对外公开承诺建设健康餐厅,接受公众监督,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2.环境整洁,无蚊蝇,室内外无污物。所有室内场所禁止吸烟,电梯、楼梯、就餐环境等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无烟草广告和促销。设有控烟督导员。
3.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且达到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级B级以上,有效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管理规定。
4.所有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员(包括厨师和服务员)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在过去3年内,不曾被市场监管、卫生监督等行政部门处罚。
5.配备有1-2名专职或兼职营养配餐人员,可制作搭配合理的菜谱。
6.厨师应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能够持续创新改良低盐少油菜品至少5种。
(二)环境建设
1.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2.有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如折页、书籍等;有固定宣传形式,如菜单、张贴画、板报、桌布、餐具包装、订餐卡等,行动标识醒目。
3.在适当位置有健康生活方式支持工具展示,如居民膳食宝塔、控油壶、限盐罐、限盐勺、BMI转盘和腰围尺等。
(三)活动开展
1.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每半年累计接受2小时以上“减盐减油减糖”烹饪技巧、平衡膳食知识培训。
2.改进烹饪方式,制作健康菜谱,标识低盐少油菜品,提供更多蒸煮方式制作的食品。组织厨师开展健康烹饪比赛,每年至少1次。
3.服务员在顾客点餐时,主动介绍菜品营养特点,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盐少油、荤素搭配的菜品。同时向顾客说明可根据需求减少菜品的盐、油使用量。
4.提供适合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的健康菜品/套餐。
5.把新鲜水果、奶类和饮用水作为餐厅供应的一部分。销售小份或半份菜品、经济型套餐等,并提供饭菜打包服务。
6.控制膳食中油盐糖用量,记录每月油、盐、糖的购买量和使用量以及每日用餐人数,计算每人油盐的摄入量,控制每份菜肴的油、盐用量,并逐步减少。
7.至少有1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定期更新健康宣传材料,定期开展内部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与指导,每月至少1次。
(四)扩展内容
1.公共区域有视频播放设备,滚动播放健康公益广告。
2.定期更新健康菜谱,标示菜谱能量,标注各类营养成分。
3.设有健康加油站/健康小屋。
二、健康食堂创建标准
(一)基本内容
1.食堂对外公开承诺创建健康食堂,接受公众监督。
2.环境整洁,无蚊蝇,室内外无污物。有禁止吸烟标识,为全面无烟环境,设有控烟督导员。
3.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并且达到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级B 级以上,有效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管理规定。
4.所有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员(包括厨师和服务员)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在过去2年内,不曾被市场监管、卫生监督等行政部门处罚。
5.配备有1-2名专职或兼职营养配餐人员,可制作搭配合理的菜谱。
6.厨师应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能够制作低盐少油菜品至少5种。
(二)环境建设
1.在适当位置摆放体重计、BMI尺、食物模型、膳食平衡宝塔等健康支持工具。
2.有可供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
3.张贴具有行动标识的宣传画,利用板报、电子屏幕、桌布(桌卡)、餐具包装等形式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
(三)活动开展
1.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每半年累计接受2小时以上“减盐减油减糖”烹饪技巧、平衡膳食知识培训。
2.持续提供未来一周菜品安排,并根据营养特点进行标识。
3.定期更新健康宣传材料,每年至少2次。
4.每年至少开展1次营养健康厨艺比赛、膳食知识问答等活动。
5.至少有1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每季度为食堂工作人员和就餐人员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传与指导活动至少1次。
6.控制膳食中油盐糖用量,记录每月油盐糖的购买量和使用量以及每日用餐人数,计算每人油盐糖的摄入量,控制每份菜肴的油盐糖用量,并逐步减少。
(四)供餐服务
1.菜肴品种丰富,平均每天午餐食物种类达到6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
2.每餐提供低盐低油菜品占总菜品的30%以上,并进行标识。
3.每餐主食品种2种及以上,确保粗粮类、薯类的供应。
4.每周提供奶类、豆类、水果,减少高脂、高糖食品和碳酸饮料的供应。
5.介绍主要菜品的营养特点,指导就餐者合理膳食、吃动平衡,营造合理膳食氛围。
6.提倡销售半份菜,促进就餐者食物多样性。
(五)扩展内容
1.主动提供特殊人群的膳食菜谱(如低能量、低脂肪、低钠盐等膳食)。
2.标识食物成分及能量。
3.持续记录点餐和菜品消费记录,掌握个人就餐习惯。
三、健康超市创建标准
(一)基本内容
1.超市经营环境和办公环境为无烟环境且相关设施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标识。专人负责健康宣传环境建设。
2.环境整洁,布局合理,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符合公共场所卫生相关标准。
3.取得相关执照和许可,经营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法》标准。过去2年未被市场监管、卫生监督等行政部门处罚。
4.有无烟环境实施的相关制度及奖惩措施。超市如有办公环境,需设吸烟劝阻员。
5.每年对60%以上的员工至少进行1次健康相关知识培训,并要求掌握各类食品的营养成分表含义。
6.持续记录油盐糖、腌制品、低钠盐的销售情况。
(二)环境建设
1.为顾客提供紧急情况下的急救包(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和急救材料),相关物品齐全。
2.有健康生活方式支持工具的销售或展示,如控油壶、限盐罐、限盐勺、BMI转盘、腰围尺等。
3.在醒目位置张贴营养标签等健康生活方式主题相关内容的宣传海报,至少2种。
4.设置低盐、低油、低糖、低脂食品的销售专柜或专区。
5.利用张贴画、板报、电子屏幕等宣传形式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每年至少更新1次。
6.在适当位置设有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
(三)活动开展
1.食品陈列展示区张贴减盐、减油、减糖核心知识,每年至少更新1次。
2.配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民营养周等主题开展宣传活动,每年至少1次。
3.超市导购等相关人员熟练掌握食品营养标签含义。
4.超市导购员根据食品营养标签向顾客介绍食品,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盐、低油、低糖、低脂食品。
(四)扩展内容
1.至少1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2.配有音视频设备滚动播放健康生活方式相关内容,与卫生健康部门开展合作,参与实践“减盐减油减糖”宣传活动。
3.与健康加油站/健康小屋等支持性环境有机结合。
4.分析超市顾客的消费情况,引导健康食品的消费。
5.设立奖励措施鼓励促销员销售食品时优先推荐低盐、低油、低糖、低脂食品。
四、健康学校创建标准
(一)基本内容
1.校园内为全面无烟环境。
2.各项设施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工作条例或标准。
3.近三年内不曾发生集体性食物安全事故、传染病爆发流行、饮用水污染事故、校方责任致使学生残疾、死亡和伤害等事故,近3年内不曾被相关行政部门通报批评。
(二)组织管理
1.学校领导公开承诺建设健康学校,全体师生广泛参加健康学校建设。
2.成立由校领导、校医(有医学相关教育背景)、骨干教师、家长代表等成员组成的学校健康促进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实施。
3.定期召开例会,制定年度健康学校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年终有工作总结。
4.根据学生特点确定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教学计划、教学材料、课时、师资“四到位”。
(三)环境建设
1.环境整洁、无卫生死角,无安全隐患,周围环境安静。
2.有卫生室或保健室,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专职/兼职保健教师。
3.校园内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标识,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4.食堂应达到食品卫生安全要求,禁止提供高糖食品,有专职/兼职营养师,提供学生营养餐。
5.校园内无自动售卖含糖饮料、碳酸饮料的设施。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四)活动开展
1.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间的30%。
2.以班级为单位健康教育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学生每学期健康教育课至少6学时,内容包括合理膳食、科学运动、龋齿预防、视力保护、烟草危害等。
3.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刊物、宣传栏等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包括全国爱眼日、全国学生营养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国爱牙日等,每年不少于4次。
4.每年至少组织2次健康技能学习活动,如认识营养标签、正确刷牙、视力和脊柱保健等。
5.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和预防伤害的教育活动,每学期至少1次,提供多渠道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
6.至少有1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定期开展健康宣传与指导,每月至少1次。
7.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培养每名学生至少1项运动爱好,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
8.学校利用家长、家长信、新媒体平台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1次。
9.针对教师定期开展健康培训,每年覆盖60%以上的教师。
10.定期组织学生体检,完善学生健康档案。
(五)扩展内容
1.校外500米内商店无售卖香烟。
2.有健康加油站/健康小屋、健康食堂、健身社团等健康支持性环境。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60%。
4.龋齿、近视、肥胖、因病缺课率呈下降趋势。根据学生主要健康问题,邀请家长一起制定学生个体健康干预计划。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主办单位:北海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11号 桂ICP备06006473号 网站标识码:45050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