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部门 > 北海市涠洲岛旅游区管理委员会 > 工作信息

再添“国字号”荣誉,涠洲岛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2025-01-26 10:00     来源: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日

生态环境部正式公布了

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名单

涠洲岛榜上有名

是广西唯一入选的优秀案例

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是指地方政府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系统解决当地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或保护当地优良生态环境不退化,使海湾实现“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美丽景象,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我国近岸海域共划分为283个海湾,为强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已遴选两批共20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2024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此次公布的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共有11个,除了广西北海涠洲岛,还有福建厦门同安湾、广东深圳大亚湾、海南三亚海棠湾等。

多年来,涠洲岛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统筹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发展,加快美丽海岛建设,谱写绿水青山涠洲画卷。

一、自然禀赋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部湾海域中部,海岛岸线长26.51千米,陆域总面积24.98平方公里,是我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岛上名胜风景区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先后获评“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大最美丽海岛”“和美海岛”“国家5A 级旅游景区”“美丽中国十佳海洋旅游目的地”等荣誉。涠洲岛与火山喷发堆积和珊瑚沉积融为一体,使岛南部的高峻险奇与北部的开阔平缓形成鲜明对比,其海水碧蓝见底,海底活珊瑚、名贵海产瑰丽神奇,种类繁多,堪称人间仙境。

二、治理措施

坚持陆海统筹,实现“水清滩净”。持续推进涠洲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累计完成污水收集管网约48.30公里,污水收集量逐步提升。探索涠洲岛污水再生利用配置,实现中水回用服务农业灌溉。积极探索启动“海岛零废弃行动”,在不同场景建立和持续运营厨余(餐厨)垃圾在地资源化处理试点。建立海上环卫制度,日均投入15名海岸保洁员,每天根据潮汐清理垃圾,确保岸滩和海面干净整洁。

坚持保护与修复并举,实现“鱼鸥翔集”。颁布实施《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范了涠洲岛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涠洲岛生态环境。全岛自然岸线长25.01千米,自然岸线保有率高达94.34%。先后投资1.226亿元,修复海域132公顷、海岸线6.1千米、珊瑚礁30公顷。与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共建合作,加大对珊瑚礁、布氏鲸、候鸟、湿地等保护。

坚持山海相融,实现“人海和谐”。通过帆船、游艇、海钓等海上体育运动联接起鳄鱼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滴水丹屏、猪仔岭、五彩滩、南湾街等景区景点,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珊瑚礁公益科普馆,推出火山探秘游、观鲸科考游、珊瑚研学游等新颖游览线路。先后举办国际帆船赛、全国海钓赛、赛龙舟等多种赛事。探索创新的“管、快、创”工作法全力化解了涉旅纠纷,成效显著。2023年涠洲岛接待游客量约213.53万人次,同比增幅达395.59%。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资源可持续。以特色珊瑚石民居为亮点,大力发展民宿文化等特色旅游经济,两家珊瑚石民宿分别获评全国甲级、乙级民宿。打造香蕉、仙人掌等特色种植田园示范区,引进疍家海岛田园综合体。开展“三月三”旅游文化节、涠洲岛妈祖文化旅游节、全国海钓锦标赛等活动,利用VR技术并推出红色研学与旅游体验项目等方式,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三、治理成效

多年来涠洲岛近岸海域水质均为一类水质,海水水质优良面积比例稳定保持在100%,每年的3月至5月,涠洲岛便进入了最容易看到“玻璃海”的时节。珊瑚礁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恢复,珊瑚幼体得到有效补充,珊瑚覆盖度由2021年的14.7%提高到2023年的23.2%,珊瑚礁生态系统多年来一直保持健康状态。2019年在南湾西侧发现了中国亚热带地区为数不多的潮下带海草床,海草面积4246平方米。2025年涠洲岛布氏鲸个体识别已达70头,为全球最大的近岸小型布氏鲸群体。涠洲岛也是沿太平洋海岸迁飞候鸟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候鸟年迁徙量达10万只以上。

四、经验启示

坚持立法先行,守护海岛生态环境。成立“海上综合执法平台”,实施《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开发利用、海岛岸线、岸滩建筑、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燃油机动车、塑料物品的销售和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加大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多起破坏涠洲岛珊瑚的行为,震慑效果十分明显。

坚持生态理念,打造“零废弃”海岛。以打造国内首个零废弃海岛为目标,在涠洲岛不同场景建立厨余垃圾在地资源化处理试点,持续推动“零废弃生态示范村落”、零废弃海岛民宿等试点创建,垃圾处理率达97%以上。积极探索涠洲岛污水的再生利用配置,实现中水回用服务农业灌溉,有效解决海岛淡水资源有限的问题。

坚持保护优先,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设立涠洲生态旅游法庭,建立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与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共建合作,加大对珊瑚礁、布氏鲸、候鸟、湿地等保护。开展科普、宣教等活动,营造布氏鲸、珊瑚礁、候鸟等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氛围,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