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涠洲米散登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主办《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新春走基层丨汇多元民俗 迎八方来客》。
正月初十,距离北海21海里的涠洲岛上,一些外地游客仍流连在岛上。涠洲岛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这里拥有独特的火山岩景观和海蚀地貌,近年来,随着涠洲岛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年到岛上来过年的游客和旅居者更是不胜枚举。
过年时,涠洲当地人都喜欢制作一道叫作“米散”的小吃,以海为生的人们以前出海时都会携带上船用以充饥解乏。涠洲米散制作技艺历史久远,2022年入选北海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月里,涠洲岛荔枝山村委圩仔村詹昌彬的屋子不时飘出熟悉的香味,60多岁的詹昌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涠洲米散传承人,不时有外地游客预约观摩他制作米散。
涠洲米散以糯米、花生为原材料,制作步骤共有6个工序,当爆炒糯米和花生时,浓郁的香气充溢整个房间。很多涠洲人都形容,这就是一道萦绕心头不能散去的年味。最后用糖浆和糯米、花生和在一起压平、冷却切块后,游客们都忍不住拿起品尝,脆香的口感征服了这些天南海北的人们,边吃边问哪里有得卖。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